黄  寅  图文集——乡村工作


 

息烽的助学调查

调查当日,几个斑竹就要求回来一定要出调查报告,并具体回访的学生家庭。但是当天受时间、天气等原因的影响,只走访了4户人家。其中2户是已经接受捐助的,(孟娟、武英捐助)遗憾,我始终都没有机会去看我捐助的小张娜。

就助学而言,息烽有了比较好的基础,7.19除了调查队以外,金刚还带了60多个人去做捐助,据说都来自银行系统,我觉得他们像来观光,据说这样的单位“团购”还有不少~但是真得解决了一些孩子读书得问题,就过程和结论而言,大概我们更看重结果吧。

目前息烽已经捐助了500多个孩子,回访我们发现,目前一些受捐助的孩子其实已经不是一级贫困的人家了。另外,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大多数是家庭原因、劳动力原因、疾病原因,我认为都是个例,不能代表大多数。根据目前斑竹们的推进程度,我估计息烽的小学入学率会比周边的城镇都高。

但是目前捐资助学存在的问题有

1、持续性的问题:目前这个矛盾已经比较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放假。因为也许很多捐助者是凭借着一时的良心发现,基于这么多的不稳定因素,大多数孩子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导致助学中途夭折,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一个16岁的孩子,读了3次初二上学期,就是因为捐助的钱没有跟上,当然这个孩子是息烽县团委通过自由捐助的方式,没有进行1对1。

2、调查核实和监督:昨天看了一些已经接受捐助孩子的情况后,的确是让人担忧的。但是后来某校长又带我们去他认为比较贫困,而且是学校经常减免书费,造成学校办公教学费用“赤字”的学生家。通过访谈和与学生自己谈,我发现其实他家并不困难,只是家长意识的问题。我想诸如此类情况,无论是学校、老师、团委一定都有主观的方面。另外,大多数失学儿童的资料来自学校,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是面临失学或者是家庭困难,再者是造成学校负担的孩子,也许在没哟捐助以前,他也可以读书,不过捐助了,他可以读得更坦然。那么有些已经失学1年2年的孩子呢?

3、另外,我觉得其实小学得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已经基本可以解决了。问题比较集中的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这几个阶段。一方面到了初中费用大了,学校远了,减免的可能小了,家长觉得够了,孩子不想读了,另一方面,目前的捐助者们,普遍是悲天悯人的,都觉得小小孩子值得同情,所以倾注了很多热情在小学失学的孩子身上。

4、有些孩子,特别是小学的孩子,普遍不知道自己的学费是别人捐助的,睁着一双塄塄的眼镜看者我们。连家长也以为这些费用是政府给的~听到这个信息,大家可能感到不快。其实我觉得倒没什么,如果真心帮助孩子们成长和入学,不要让他活在自卑和人情的压力下反而好,他们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我更不希望他们感恩戴德,我觉得他的人格和价值观被扭曲了。也许是个人看法。但是我们究竟已经站在什么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呢?在孟娟捐助的孩子家,我们看到不满十岁的兄妹两眼神是迷茫的,没有同龄人的欢悦和机灵。父母过世了,家里只剩爷爷奶奶照顾,还好有一个30出头的二叔帮忙,两个孩子从头到尾只说了2句话。站在奶奶身边悄悄的打量我们。据当时在场的熊老师说,他们在学校都沉默极了,没有朋友,不爱说话,不会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下课了只会站在门口看着操场上玩耍的同学们,好像她根本不属于她们。更有一次,妹妹看到一个同学正在吃油条,好奇的她怯生生的问“你吃的是哪样”引来同学们一阵嘻笑~在学校她已经被边缘化了,据奶奶说他们从来没有上过街,赶过场~当时就听得我一陈心酸,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孩,她将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啊???

以上是就助学的问题而言

就息烽当地

1、息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接受钱、物、粮食的捐助,在去一个村寨的时候,远远在修房子的一伙年轻人看到我们就开始喊“好久给我们带钱来”而村子里的人就开始抱怨,我很不喜欢。我觉得他们得到的关注已经很多了。

2、息烽的团委工作确实做的比较扎实,但仅限于对失学孩子的安排上,就资金情况而言,他们有专人负责,大家提议将资金的支配情况经常在网络上公布。

3、息烽县团委也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在我们先前去的石洞,也许是太远了,路不方面,很多网友无法触及,所以石洞的情况明显比小寨坝等等临近的村子差一些。又因为远,无法见面沟通,所以持续性也许更差。但感觉反而石洞更独立一些。

一些能想到的解决方法

1:自我造血能力:设立助学无息贷款。但是问题也有,因为息烽的孩子和家庭已经习惯了有人去送钱,是否还会做无息助学贷款。另外谁监督谁负责谁管理。

2、成立调查小组:依然依靠网友捐助,但是调查小组专门做资料核实和后期资金落实、孩子实际入学情况、学习情况,家庭发展情况,设立专门的成长档案。还要做每学期的孩子个人情况总结,安排落实下学期学费,跟踪一些可能的助学信息。我想依照现在的基础,这个调查队是应该独立成立起来的。通过本次的调查走访,我认为这种方式直接而有效,是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应该提倡,另外如果可以,应该在不惊动当地团委和学校的情况下进行。

20030722

 

 

  

   乡村工作


wn314

dz10

xf109

    

xf110

xf124

xf201

sd032


hy01  辛苦1年的烤烟因为技术问题全部温度过高而变成垃圾,女主人还是宝贝般的把这些本来可以交丈夫医药费,孩子学费的烤烟整理得很好,巴不得奇迹出现。

hy02  每次去老奶奶家,都一陈辛酸.......,这几天下雨,不知道形同虚设的屋顶能挡住多少风雨,屋顶下的老人家是不是一见下雨就座在稻草铺的床上直等着老天爷的停雨

hy03  已经7岁了,看上去却只有城里3岁大的孩子一样,小站和动力怜惜的看着他,希望我们的捐助给他和他那残缺的家庭带来好运。

hy04  第一次看到一个大男人在我面前潸然泪下,她的妻子在我们去的哪一天下葬,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一个人的缺席,瞬间垮塌,只有孩子皎洁的眼色透露出不知所措

 

法律法规数据库